教学培训

在新时代传承好红旗渠精神——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有感
2019-10-24 红旗渠干部学院 1677

       10月14日至18日,湖北省委党校2019年秋季学期第1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。

       75名政治建设班学员通过到红旗渠纪念馆、青年洞、谷文昌生平事迹展、石板岩镇桃花洞村等教学实践点现场教学,聆听了《红旗渠精神及其历史启示》专题讲座,同红旗渠劳模张买江、李改云等面对面访谈,观看《巍峨山碑杨贵篇》等教学纪录片,开展红旗渠精神学员论坛,全方位学习领会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内涵,近距离感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。

       大家认为,此次培训红旗渠干部学院课程设置合理、主题报告站位高深、现场教学情景交融、访谈内容时代感强,使大家从多层面认识到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和卓越,感悟到共产党人“忠诚高于一切”的政治品格和“心中始终装着人民”的公仆情怀,感受到林县人民“敢想敢干、战天斗地”的豪迈气概,并对红旗渠精神、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敬重,也对未来更好地履职有了新的启示。大家表示,在新时代的“长征”路上,既要传承好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传统红旗渠精神,也要传承好“难而不惧、富而不惑、自强不已、奋斗不息”的当代红旗渠精神,忠诚党的事业,立足岗位实际,一切为了人民,以奋斗者姿态敢于斗争、开拓创新,努力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担当历史使命!

       学习感悟:

       唯有人民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力量

       红旗渠干部学院为期五天的党性教育,探访红旗渠纪念馆、青年洞,仰望八百里太行的险峻巍峨,倾听一渠清水的悲壮诉说,俯视写满了坚定的界牌承诺,抚摸沁足了精神的渠身石凿;与红旗渠劳模张买江、李改云等面对面访谈,聆听他们朴实无华却震耳发聩的修渠往事;观看《红旗渠》《巍峨山碑杨贵篇》等教学纪录片,感悟一代代修渠人的初心与梦想。所见所闻,惊叹震撼,感受颇多,而沉淀下来的,除了一幅幅“山河不改誓不还”的奋战场景,一张张“头可断,血可流,不修成红旗渠不回头”的豪迈面容,感触最深刻的是:人民,唯有人民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力量。

       一、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就是共产党人的努力方向

       历史的镜头拉回到解放前的林县,“一部林县志,满卷旱荒史,水缺贵如油,十年九不收;豪门逼租债,穷人日夜愁”这是当时林县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。新中国成立后,林县人民政治上翻了身,但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翻身,虽然在林县县委带领下,先后向天储水、向下挖潜,挖了成千上万个旱井、旱池,修建了3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英雄渠、淇南渠、淇北渠等,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使缺水依然成为影响林县发展和人民生存的关键制约因素,许多人仍然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生活。水成了几百年来林县父老乡亲最迫切的需求和刻骨铭心的渴望。在这最艰难的时刻,结合全国“大兴水利建设、安排群众生活”的工作部署,以林县县委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,作出“劈开太行山、引来漳河水”的重大决策。工程刚上马,由于受“左”的影响,林县县委“一班人”面临非议和巨大压力,县委书记杨贵毅然决然、据理力争,他讲“林县老百姓盼水盼了千百年,眼睛都盼瞎了,我们共产党人不去干这件事,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,这件事我们干定了,即便丢官罢职也不怕!”不唯上只唯真,这是真正共产党人的胆识和气魄,因为他了解群众的疾苦期盼,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。1946年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《中国的惊雷》一书中感言:“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,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。”历史无数次证明,只有顺应民意,才能赢得人心;只有引领和满足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才能充分体现党执政的根本价值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:“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、搞建设、抓改革,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”。

       红旗渠精神告诉我们,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,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无论是拿规划、制文件,还是作决策、抓落实,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人民有所指,我们有所向,只有坚决坚定、纯粹无私、全心全意地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忧,我们的执政基础才会坚如磐石!

       二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

       唯物史观认为,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,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。正因为“引漳入林”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,林县人民人心所向,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。为精准找到可供长期使用的水源,林县领导组建三个技术调查组,多次赴淇河、淅河和浊漳河等县域内外河流调研论证,全面了解浊漳河发源地的情况、枯水季节时的水流量、汛期来临时的最大水流量、常年的平均水流量,以及太行山的地形地势等关键问题。为发动群众,县委书记杨贵除了对公开发布的《引漳入林动员令》审核把关外,还亲自赋诗描绘“漳河之水天上来”的美好愿景,“神州今朝日月变,定叫漳水来我乡。林县山川抿嘴笑,穷村有水变富乡。山青水秀人体好,风吹大地五谷香”,梦想引领30万民工修渠10年,义无反顾一代接着一代干,汇聚了修渠不止的蓬勃力量。为解决水流落差、施工技术和安全等多个难题,林县采取县领导、县水利局骨干技术人员、有丰富建渠经验的工匠和施工人员相结合的办法,组建若干精干小分队集中攻关,创造了“水盆水平测量仪”“无窑堆石烧灰法”“竖井深段作业法”“老炮连环炮爆炸法”等一个又一个不可能,科学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;面对施工材料紧缺,没有修渠工具自己造、没有石灰自己烧、没有水泥自己制、没有炸药自己碾、没有技术自己学;为解决资金困难,群众按受益面积出工,自备工具,自带口粮,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多元,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多元,85%以上的投资为县级统筹、多方募集。在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,林县人民凭着不向困难低头的奋斗精神,凭着不胜不休的坚强意志,凭着“一锤一钎一双手”,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成长达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。

       毛泽东同志曾讲:“只要我们依靠人民,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,信任人民,和人民打成一片,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,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。”红旗渠的成功修建,在于林县共产党人通过一线领导、宣传鼓劲、组织发动和率先垂范,依靠群众智慧,凝聚群众力量,尊重群众首创,把各方利益协调到改变生存条件上来,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团结、大协作。当前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建设伟大工程、推进伟大事业、实现伟大梦想、开展伟大斗争,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依靠谁的问题,依然需要我们党在联系、服务群众的过程发挥政治优势,广泛凝聚对党的重大决策部署“党民一心”的思想认同,以及“一呼齐应”的行动自觉,使人民更加主动自愿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力量。

       三、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革命是否成功的试金石

       民心是最大的政治。红旗渠修成后,使全县的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不到1万亩达到54万亩,全县14个乡镇410个行政村受益,2/3的农田变成水浇地,全县林茂粮丰,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,林县人民真正成为山河的主人。伴随着红旗渠水利工程应运而生的,除了给林县人民最直接的物质实惠、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外,还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建筑、水利等各行业技术工人,更孕育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当杨贵同志调离林县时,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排成了长龙,每人端着一碗清水,盛满了对共产党人的感激感恩!正是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,林州人民不断释放“蹬破地球闯开天 单手举起太行山”的巨大能量,先后谱写出“80年代建筑大军出太行、90年代乡镇工业富太行、20世纪末青山绿水美太行”动人乐曲。2018年12月,林州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(市)。凭着滴水穿石的坚韧,林州人民再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“难而不惧、富而不惑、自强不已、奋斗不息”的当代红旗渠精神。
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,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。有人讲,唯有精神的力量,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。当前,我们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越是面临的环境更复杂,困难更多样,挑战更严峻,越是要保持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、三不怕邪”的革命劲头,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继承好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光荣传统,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、担使命;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殷殷嘱托,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,激发人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活力,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含金量展示出来,让人民群众以更多获得感检验改革发展成效,进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为党民同心的坚定意志,汇聚为共同推动“中国号”巨轮驶入新时代的强大动力!

       我相信,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,必将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!我更坚信,如果有一天,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其中力透纸背的,必定是人民的主体力量!

       作者:毕先荣   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处长(湖北省委党校2019秋季学期第一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)

合作办班:

0372-6186602
0372-6186620

办 公 室:

0372-6186601

传  真:

0372-6186611

邮  箱:

hqqgbxyjwb@163.com

网  址:

www.hqqgbxy.com

学院地址:

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

微信订阅号

微信订阅号

Copyright ©  2024 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     工信部ICP备案:豫ICP备15028963号-2